人民网福州10月20日电(林晓丽)19日-20日,2019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在闭门圆桌会上,与会中外专家普遍认为,金砖国家应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寻求互联网、通讯、大数据、新能源等科技创新多领域上的合作,相互间取长补短。
例如,在新能源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认为,随着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金砖国家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金砖五国在世界能源总量需求消费总量里面的占比在进一步上升,但在能源利用的效率上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世界能源的消费变化总体趋势是向着清洁、高效的方向转型,该过程需要科技的支撑,因此,金砖国家可以在合作模式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砖国家的能源转型。
在数字化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李燕表示,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增速均超过15%,说明金砖国家数字化呈现加速态势,金砖国家各自拥有一定优势的科技领域,但在整体技术实力上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她建议,应加强金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加强金砖国家联合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网络的建设,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终身教授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表示,金砖国家可以在很多领域合作,这方面已达成共识,但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以更好地推广创新技术,不同国家间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取长补短。
金砖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过程中,技术转移是一个难以规避的问题。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建议,应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集聚区,将一批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集聚在一个具有优良环境的区域内,辅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设施、政策、金融、人才等服务,形成集科技研发、科技评价、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教育和产业优化升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集聚区和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关于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赵新力分析称,各国应当加强知识产权可获得性工作,通过产权的交流、知识产权交易、过期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等,合法高效地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